稀土作为一种关键矿产资源,是稀土磁体的核心材料,在新能源汽车、风力发电、电子信息、国防军工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特别是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,预计全球对稀土磁体的需求将快速增长。然而,无论是稀土还是稀土磁体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以外的地区,对美国稀土供应构成了挑战。
1. 美国重构国内稀土供应链
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(USGS)的数据,据估计,2024 年美国进口了价值约 1.7 亿美元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,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。
近年来,美国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确保国内的稀土供应,包括通过资金支持、公私企业合作以及重新开采或扩大国内矿山产能等。
美国政府重构国内稀土供应链的战略布局最早可追溯至 2022 年。彼时,拜登政府先是援引《国防生产法》(Defense Production Act)第三章授权,将稀土永磁材料列为 “国防必需材料”,允许动用联邦资金支持矿山开发与分离设施建设;继而颁布《通胀削减法案》(Inflation Reduction Act),通过税收抵免(最高达生产成本 10%)和 500 亿美元清洁能源补贴,刺激电动汽车、风电等稀土下游产业的本土化需求。
2025 年 3 月 20 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,动用《国防生产法》(DPA)紧急权力,要求联邦机构加速关键矿产(如锂、铜、黄金、稀土等)的国内生产与加工,目标直指 “降低对外依赖,强化供应链安全”。
5 月 7 日,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托弗・赖特(Christopher Wright)表示,对美国来说,“建立国内提取、加工、制造和回收关键材料的能力,对满足美国的工业需求、能源目标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能源部(DOE)正通过以下方式直接支持行政命令中提出的目标:甄别并加速推进待批项目以支持国内矿产生产;探索采购协议及价格支持措施的实施成效;制定新计划大力推动国内采矿及加工业发展。
同时,美国能源部正与美国国防部(DOD)等机构协作。国防部计划在 2027 年前建成覆盖从采矿到磁体制造的全产业链,以满足美国国防领域的所有需求。此外,美国商务部已受命调查关键矿物(含稀土元素)及其衍生产品的进口是否构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。
艾隆尼亚(Allonnia)是一家致力于从废料中提取稀土元素的生物科技公司。公司首席执行官妮可・理查兹指出:“尽管过去几年确实取得重大进展,但美国目前在稀土供应领域仍处于追赶状态。” 理查兹认为,在制定战略以实现供应渠道多元化时,也应将废料与矿石中的稀土提取纳入考量。
2. 美国的稀土开采、加工
目前,MP 材料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生产商,主要开采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(Mountain Pass)矿。2025 年 4 月,MP 材料公司收到美国政府 5850 万美元的资助,将加快建设美国首个一体化稀土永磁体制造工厂。公司预计今年夏天能够在沃斯堡开始正式生产稀土原料,2025 年下半年生产永磁体。公司称,该工厂将具备年产 1000 吨钕铁硼永磁体的能力,可以满足 50 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需求,后续还有扩产的空间。
为推动美国构建从矿山到磁体的产业链,美国国防部为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提供了 2.58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,在得克萨斯州 Seadit 建设重稀土工厂,并将在同一地区建设轻、重稀土分离厂,建成后将为美国国防部及商业客户提供服务,计划于 2026 财年正式投入运营。
然而,美国新建稀土项目的数量并不多。目前只有三个项目正在积极开发中,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障碍。这些项目分别是怀俄明州东北部稀有元素资源公司(Rare Element Resources)的 Bear Lodge 项目、内布拉斯加州东南部 NioCorp 公司的 Eik Creek 项目以及阿拉斯加州的博坎山(Bokan Mountain)项目。
最新预测显示,这些项目最早也要到 2030 才能投入运行。如此时间框架引发了日益加剧的担忧:在迅猛发展的动态市场中,美国恐将落后于全球竞争步伐。
3. 稀土回收的重要性
尽管当前稀土回收率仅为 5%,回收利用仍被视为缓解稀土元素供应短缺的关键举措,并有望成为新时期供应链多元化战略的核心支柱。采用回收材料能有效降低对矿产产量、地缘政治垄断、矿石品位及地区出口配额等不可控因素的依赖,而这些因素往往加剧市场动荡。值得注意的还有,回收利用可减轻采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,在碳排放披露规则日益重要的当下,这一点尤为关键。
此外,鉴于新建矿山需耗时十年才能投产,在新建项目投产前的短期内,对回收设施的投资预计将在缓解供应短缺方面发挥关键作用。
4. 加快开发新技术
在美国构建从矿山到磁体产业链的过程中,关键矿物回收领域涌现出了一个创新与投资的浪潮。2025 年 1 月,美国防部向 REEeyele 公司注资近 500 万美元,旨在提升电子废弃物材料回收率。据报道,当前美国稀土回收领域的投资持续增长,加拿大 Cyclic 材料公司和 MP 材料公司等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布局。
很显然,电子废物回收是缓解稀土供需问题的关键突破口。开发既能提升稀土回收率又能减少环境影响的新技术,已被视为加工矿石、尾矿及实现回收利用的主要推动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科技巨头微软(Microsoft)公司近期完成了一项美国的试点项目,从近 220 吨废旧的硬盘驱动器碎片、支架及其他材料中成功回收了约 90% 的稀土元素、金和铜。该项目由微软与西部数据公司(Western Digital)、关键材料回收公司(Critical Materials Recycling)和 PedalPoint 回收公司共同开展,使用了无酸溶解回收技术(acid-free dissolution recycling technology)。该技术由美国能源部关键材料创新中心研发,历时八年从实验室规模发展至示范规模。
Allomnia 公司专注于生物修复技术,宣称其技术可提升金属产量 20%,并有望降低 10% 碳足迹。Alta 公司则开发了一种新型稀土提取技术,能比现有精炼工艺更高效地从低品位矿源中获取稀土元素。不同于传统工艺常依赖有毒化学物质且需数十道工序,Alta 公司另辟蹊径,采用一系列特殊设计的蛋白质 —— 无论原料是原生矿石还是电子废弃物 —— 这些蛋白质都能精准捕获稀土元素,同时显著减少耗水量、空气污染及气候影响。
总体来看,在磁体回收领域,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可能会超越传统的回收方法。
5. 寻求美国以外的稀土供应来源
在提升本土产能面临挑战的背景下,美国正寻求通过外部合作强化稀土供应链。但是,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加工成本高昂且伴随环境问题,这使得寻求稀土稳定供应的目标变得异常复杂。
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是理想的稀土替代来源国,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恰好有限。莱纳斯是中国外最重要的稀土生产商,运营着西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矿,同时也在投资建设下游的加工能力。
作为稀土领域的新兴力量,越南同样不容忽视。数据显示,截至 2024 年,越南稀土储量估计达 2200 万吨,约占全球总量的 20%。随着外国投资者对越南这一供应来源表现出兴趣,其稀土分离和加工产能也将随之跟进。
6. 结论
无论稀土资源源自美国本土开采、海外进口还是可能的回收利用,美国要实现供应多元化都需巨额资金投入与长期时间积累。从稀土原料到应用产品,加工环节不仅需要庞大的资本,更依赖深厚的专业知识。因此,美国若要建立本土供应链,公共部门与企业间必须加强持续深入的合作。
地址: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汇龙大道6号办公楼二楼205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