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肯锡稀土报告的三个关键词:需求、中国与回收
来源: | 作者:其他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9 | 1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根据麦肯锡公司最新报告,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,稀土供应链面临三重矛盾:需求爆发性增长(能源转型驱动),供应高度集中(中国主导+地缘风险),以及回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。未来十年,能否突破回收瓶颈及实现供应链多元化,将决定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。

稀土元素(Rare Earth Elements,简称REEs)现如今被认为是推进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材料,尤其是在稀土磁铁制造方面。这些磁铁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机和风力涡轮机等关键设备中。

稀土需求激增

麦肯锡的报告指出,全球磁性稀土元素(钕、镨、镝、铽)需求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增长三倍,从2022年的5.9万吨飙升至2035年的17.6万吨,其中电动汽车普及(远超铜线圈磁体替代速度)和风电扩张是主要驱动因素。当前磁性稀土以30%的产量占比贡献稀土市场80%的产值。

中国主导地位稳固

需求激增的大背景下,全球供应预计将出现30%的缺口。中国掌握全球60%的采矿和80%的精炼产能,生产规划的不确定性加剧供应风险。报告警告,即便中国产能填补缺口,地缘政治因素仍将对产业链构成压力。

轻稀土到2035年之前仍将高度依赖中国,风电、电动汽车及机器人所需的重稀土大概率也将有超过60%在亚太地区开采并在中国精炼。2025年,中国在对某些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,这引发了全球对稀土供应中断的担忧。尽管多国正在积极推动稀土供应链的本土化(中国采矿份额或降至50%以下),未来5-10年供应链多元化进程仍将缓慢。

回收产业迎来机遇

鉴于新建采矿及加工产能面临周期长,成本高及环保门槛严苛等挑战,稀土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当前超过80%的稀土废料来源于消费电子产品、家用电器或内燃机车辆,预计205年前电动汽车、工业电机和风电设备将催生含高价值重稀土的大型磁体废料池。据测算,稀土产业链每年可产生约4万吨制造端废料(源自磁体设计与生产环节)以及4.1万吨消费后废料(各类报废终端产品)。

不过,回收领域仍存在显著挑战:消费后稀土磁体需经专门拆解才能进一步加工,而现有回收链(聚焦金银铜铝钢铁等高价值/大宗材料)尚未建立该流程。